第十五届全运会跨境马拉松“无接触通关”粤港澳大湾区全面融合再上新台阶

人民网电子版深圳11月15日电(记者杨蕾)11月15日,记者在第十五届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上看到,每位运动员的手腕上都戴着一条写有名字和号码的手环。这就是日本本次跨境马拉松将实现“无感通关”的黑科技。由于这是全国赛事史上首次跨境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期间需经深圳口岸转机抵达香港。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第十五届全运会马拉松创新性地采用“预检+闭环管理”模式,将巡检环节提前至赛事起止。所有马拉松比赛期间需要过境的人员,首先在“预检区”接受边检手续。同时,赛事还将引入智能测试系统,为运动员、裁判员和裁判员配备智能测试系统。为工作人员配备特殊腕带,并沿途部署面部识别和其他技术设备。完成“预检”后,所有过境人员在活动期间通过口岸时将实现“无害通关”,无需进一步停留。扫描您的身份证进行面部识别。海关检查只需几秒钟即可完成,无需手动或纸质文件。记者还在比赛场馆体验了“无感通关”的轻松便捷。 “所有运动员及相关安保人员的出入境手续都会提前办理。比赛期间,运动员佩戴定位臂章,实行三重臂章验证机制。TE+人脸识别+计时评分,确保运动员赛程受控。”深圳市移民居住管理局 政治部副主任 黄钊深圳湾出入境管理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比赛场馆配备了大量科技设备,如综合边检指挥车、四足机器人和高空无人机等,极大协助作业、安全。运动员可以无缝前往香港,无需停车、排队。”报道称,第十五届全国马拉松比赛使用的生物识别技术用于人员日常通关,“深圳湾口岸是率先引入智慧快车道,即‘面通关’”。目前深圳其他口岸均已具备。黄钊总结了深圳边检部队保障第十五届全国大会各项赛事落实的经验,表示将“支持打造粤港澳比赛新卡,推动更紧密融合”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还有澳门。”

发表回复